深圳小产权房 http://www.51xcqw.cn “我是美国科学家,不是中国科学家,我不认为一个人的血统就代表他的身份!”这是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说的话。 那么他为何要这么说呢?在科学界,诺贝尔奖作为最高荣誉的代名词,是科学家们奋斗一生也难以企及的目标。我国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不多,比较著名的有屠呦呦、杨振宁、丁肇中,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想必关注科学界的人一定听说过钱学森这个名字,钱学森是著名的导弹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他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科学界一颗闪耀的明星。 但是对于钱学森,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不是他做出的科学贡献,而是他强烈的爱国心。想当初,赴美留学的钱学森师从冯卡门学习了先进的航天知识,还被美国当作杰出的人才留在了美国。虽然美国政府为他提供了十分优渥的生活条件,但是他却一直默默地关注中国的发展。 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钱学森更是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令国人感动至极。毕竟当时的中国,远没有现在富强,再加上外部和美国、苏联交恶,国内各方面又百废待兴。但是这依然没有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最终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像这样一位爱国的科学家,才是值得人们去赞美、去爱戴的。但他的侄子却敢在公开场合下向记者表明自己是美国科学家,不是中国科学家。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08年10月,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因发现和应用荧光蛋白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对于钱永健本人来说,这份荣誉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因为从钱永健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称天才都不过分,从小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16岁时获得了全美西屋天才奖第一名,相当于咱们国家奥赛第一名的含金量,因此他直接被保送到了美国哈佛大学,20岁就拿了化学和物理学双学位,然后又一路深造读到博士。 在学术道路上,钱永健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身份认识上他却另有想法。在2009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领取荣誉博士学位时,有一位记者问他:“你作为华裔科学家,此次获得诺贝尔奖,对你的身份有什么看法?”钱永健满脸严肃地回复记者,说:“我是美国科学家,不是中国科学家。学术研究不分国界,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学术研究一定要在开放的国家才能成功。中国的唐朝就是因为包容所以强大,爱因斯坦是德国人,他是到了美国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学术研究不应该拘泥于血统。” 钱永健这番话一出就引来人们的争议。有人说这种数典忘祖,不值得去赞美。有的人认为一个人的身份不是靠血统证明的,他的祖籍虽然是中国的,但人家有权选择在哪生活,他说的话有道理。 所以,也正是这部分人认为钱永健说出这番话也不无道理,因为他从小就出生在美国,是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他接受的思维完全是美式教育,所以他说自己是美国科学家也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他的这番言论也透露出他对中国没有任何的归属感,不禁让人觉得有些寒心。 虽然不强求钱永健像他的叔叔钱学森一样回国效力,但是在公开场合下表露出此番言论,确实有些令人不舒服。 如今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早已不是数百年前固步自封的样子了。中国也越来越重视科技人才,比如爱国企业华为遭受芯片垄断时,为了研发自己的芯片,开出百万年薪吸引人才,阿里巴巴达摩院也是花重金聘请人才研发产品。 现如今也有不少海归学成之后回国效力,国家也给了他们舒服的环境和丰厚的待遇。也绝非钱永健所说的对人才不包容。由此看来,钱永健对中国的看法确实有些自我,甚至有些目光狭窄。当然人各有志,钱永健的选择是他自己决定的,别人也不能强求,毕竟血统、肤色也是他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 无论是钱学森还是钱永健,作为科学家,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到了极致。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对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钱老作为独一无二的存在确实值得人们去敬佩,但对于钱永健也不应当因为他的言论过度地诋毁。 因为科学无国界,所以人类的发展需要各国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来推动。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不仅需要我们自己来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用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人才。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白城信息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