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白城信息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白城信息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白城信息网公众号

白城信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父子护林员接力守护“国宝”滇金丝猴

2023-03-08 发布于 白城信息网
高速广告牌 https://www.vipyidian.com/design/label/gaosu

“风雪飞,天地白茫茫,我守望的热土,白马雪山......”22日,中日合拍纪录片《宝藏》正在日本播出。片中,35岁的傈僳族护林员余忠华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林间唱起最爱的歌曲《白马之恋》,开启了守护“国宝”滇金丝猴的一天。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腹地,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滇金丝猴的栖息地。

“我父亲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猎人。”余忠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国家出台滇金丝猴保护政策后,父亲就选择放下猎枪成为一名护林员。

以前,从小在山林间长大的父亲也很少看到猴子的踪影,只能捡些粪便了解猴群的健康状况。后来,余忠华跟着父亲亲眼见到了可爱的滇金丝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也加入了护林员的队伍,至今已18年。

千百年来,“靠山吃山”是当地村民的生存之道。1983年建立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时,周边7.5万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80%来源于木材和采集林间产品。为了更好地保护滇金丝猴,1999年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探索“社区共管”,在保护的同时着力解决周边居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余忠华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共管”的相关工作中。2016年、2017年,他先后从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争取到支持资金3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80台太阳能热水器、48台节柴灶,分发给辖区内的喇嘛寺村、呀洒村和响古箐村的村民。

在学习识别植物的过程中,余忠华尝试用傈僳族语言翻译植物名称,在向老百姓宣传时,可以准确告知他们哪些属于珍稀物种,有助于他们融入保护事业。热情开朗的余忠华还开通了短视频账号,时常发布自己巡山以及滇金丝猴保护科普视频,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猴王”。

如今,滇金丝猴的保护从最初的原始纸质记录、人工分析数据,发展到使用红外相机等先进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开展栖息地恢复工作。余忠华的工作内容也从保护滇金丝猴、野生动植物,扩展到了社区共管、科普宣传、科学监测。

随着经年累月的宣传、科普,许多村民也加入保护滇金丝猴的队伍。余忠华说,很多村庄附近就是滇金丝猴分布的重要区域,有的猴子不那么怕人,不到50米就能看到,人与猴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它知道人类不会伤害它们。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已由上世纪70年代仅存的400多只上升到目前的3300多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已经深入当地村民心中。

“我们巡山的时候经常在两棵大树中间的平地休息,就把那里称为‘两棵树’。前两天我上山的时候发现,其中一棵树因为老了还是什么原因,倒了,我真的好伤心......”在《宝藏》里,余忠华聊起这件事,半晌没说话。

如今,余忠华的父亲已年近七旬,依旧每天到山间巡护十几公里,工作时间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8点半。余忠华也成为新一代护林员中的“领路人”,带领大家共同守护这群“雪山精灵”。

“白马雪山就好比一颗绿宝石,这里有云南动植物王国的光辉,有滇金丝猴的可爱面庞,我们要保护好它,让全世界人民共赏它的风采。”余忠华说。(完)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白城信息网
    1970-01-01
  • 白城信息网
    1970-01-01
  • 白城信息网
    1970-01-01
  • 白城信息网
    1970-01-01
  • 白城信息网
    1970-01-01
  • 白城信息网
    1970-01-01
白城信息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白城信息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白城信息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白城信息网 X1.0@ 2015-2020